秋毫

麻雀站在枝头上,望着天上的阴云,抖了抖身子。

一些细小的羽毛掉落下来。这是其中一根,按照古人的定义,它叫做“秋毫”。但是它就是一根普通的、还未长成就已掉落的羽毛而已。它想。

它飘落到一片树林中。在这样湿润的天气里,树木们更像“树”的属性靠近些。

它飘到一朵野花上,这一朵常被诗人们描写的不知名的小白花。但是,它就是一朵花而已,秋毫想。

风大了起来,秋毫向花蕊中心挤了挤,以免自己被风吹走。野花的一片花瓣开始收拢,又一片。在整朵花完全收拢后,天上降下细雨。

秋毫望着周围。花瓣很薄,在阴天里也能有足够的光亮透进来。金黄的花蕊在它周边矗立成了一片森林,秋毫正与这片森林一起随风摆动。它有些困了,但一阵剧烈的抖动立刻把他唤醒——一滴雨水砸落到了野花上,几乎把花瓣砸开。它被震得快要飞出去。透过那道缝隙,秋毫从它出生以来,第一次看到了雨天的世界。

透着一股温润的清新。

当阳光在以后又一次温暖了秋毫的身体时,它醒了。花瓣最终还是落了一片,它借助一缕清风又一次飞了起来。

“嘿!”一声呼唤。

哦,秋毫想,它每次的旅行总是如此短暂。一位姑娘抓住了他——这可不容易。

“明察秋毫之末!”姑娘得意的对身后的青年说。青年手里还提着一柄长伞,并没有开口,只是微笑的看着这这位姑娘。

“再见啦!”姑娘摊开掌心,用力一吹。再见。秋毫也对她说——无声的。受到姑娘的感染,秋毫的也心情好了起来。他继续飘着。

它飘到街边的草丛中,一只马陆从土缝中爬出来,走到秋毫身边,用触须拨弄着它。在发现秋毫不是食物后,马陆摇摇触手走开了。

“你觉得我这里写的怎么样?”一道大得引人侧目的声音传到秋毫那里,是一位高鼻梁少年,正对他身旁显得那些有着瘦弱、戴眼镜的少年说。
“小声一些。”眼睛显得很平静。片刻,他指着本子上的某处说:“这里就有一些不合理了。一个人在那样的情况下,是对周围的环境有所感知的。”
“可是他当时蒙着眼啊!”
“小声一点……”两人走远了,秋毫并未听懂他们的对话,但感到在这件事上他们投入了全身心的热情。

一只蚂蚁爬过来,在被他抬回蚁巢前,秋毫凭借着飞驰而过的汽车所带来的劲风飞了起来。

唔,这次的体验可不太友好。秋毫一连在空中连续翻转了几圈,最终飘进一位姑娘的卧室。
“远山长,云山乱,晓山青。”(苏轼《行香子过七里濑》)姑娘正朗读书上的诗句。
“纵使晴明无雨色,入云深处亦沾衣。”(张旭《山中留客》)
“碧云天,黄花地,西风紧,北雁南飞。晓来谁染霜林醉?总是离人泪。”(《西厢记》)
这便是诗,秋毫想。诗人们将情感融入文字,让不同的人产生相同的感觉。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,秋毫又想。在现世里没有朋友,那就从后人中寻找知音。诗的情怀是朦胧而看不透的,但却足以沉下几代人的思念。(林斤谰语,有较大改动)
姑娘把手指头书放下,看着秋毫,后者正落在她的书桌上。
“你好!”姑娘也趴在桌上,将头凑近秋毫,悄声说。怕自己不小心将这个轻小的羽毛吹跑,又用手将嘴巴捂住。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现在这副滑稽的样子,随即又开始笑起来。

你好。

“你从哪里来?”

一只麻雀。

秋毫的颜色是浅灰色,略带一点青黄。

姑娘用笔头将它挑起,看着它在半空飘着,看追逐阳光在它身上留下一层光晕。姑娘的眼睛微眯,嘴角有些幸福的翘起来。过了一会功夫,她已经睡着了。

笔落纸上文思有,坠入空谷了无云。姑娘的梦境明显是快乐的,这比大多数人都要幸运。

“梦里不知身是客,一晌贪欢。”(李煜《浪淘沙》)秋毫默念着它在纸上看到的诗句,从窗户飘出去。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